全國兩會召開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、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表示,當下我國食品安全與健康科普宣傳的內容嚴謹度不夠,斷章取義、以偏概全、偷換概念等問題嚴重。互聯網上時常會出現一些片面、科學證據不足甚至是錯誤的內容。“一些機構或個人為謀取私利,打著‘科普揭秘’的旗號,行偽科普之實。
他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法規和標準,禁止在商業宣傳及標簽標識中使用“零添加”相關聲稱。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》(GB 7718)目前正在修訂,其中規定不允許食品標簽進行“零添加”聲稱,但該標準自2019年開始公開征求意見,至今仍未發布,嚴重影響行業創新和規范。建議協調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市場監管總局加速進程,盡快出臺新版國標。
記者發現,“海克斯科技”這類的偽科普,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引起一系列轟動,并開始傷及企業。其中,就包括海天醬油。
2022年9月,辛吉飛的一句“科技與狠活”,加上用食用鹽、味精、呈味核苷酸二鈉等原料調制出“絲毫沒有豆子和黃豆”的醬油,讓千億市值的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成為輿論焦點。
一些網友發布的視頻開始帶有“海天”詞條,質疑海天味業旗下產品屬于“科技與狠活兒”中的“科技”一派,存在食品安全問題。“醬油致癌”“吃醬油 掉頭發”“坑害國人 良心何在”等標簽帶動了第一波輿論戰。
之后,又有網友發現,海天味業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配料表上沒有添加劑,只有水、大豆、小麥、食鹽等天然原料,而在中國售賣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還有較多添加劑,網友紛紛指責海天味業搞“雙標”并質疑食品添加劑安全性問題。為此,海天味業連續三次公開回應,但網上的爭議持續發酵。
2022年10月6日,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澄清聲明,就標準高低、添加劑劑量等問題做出了回應。文中指出“將國內外市場不同等級、不同口味的產品進行簡單對比有失片面”;“企業按標準規定生產的產品不會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構成危害”;“自媒體評論食品質量安全問題,不能罔顧事實、以偏概全、混淆視聽”。
當時,由“海克斯科技”引發的一系列風波對海天醬油的市場股價產生極大影響,假期過后的首次開盤(2022年10月10日),海天味業股價在集合競價期間直接跌停,開盤后大部分時間在跌停板附近徘徊,截至收盤,報跌9.35%。
在線咨詢